您好,欢迎访问周易咨询网
搜索关键字: 周易 堪舆 择吉 预测 起名

少林气功内劲一指禅(完整讲解)

发布日期:01月13日 11:19     浏览次数:1107
联系我们
  • 太原鸿易馆策划服务有限公司
  • 山西省太原市小店区师范街41号
  • cyz-y@qq.com
  • 030006
  • 13934527765
  • 陈先生
导语:我自幼习练少林气功内劲一指禅,对此功的功法与功理深有体会。现在在这里发表出来,目的是让更多的朋友来了解少林功夫,知道它的真正的面目。更希望能通过这里的了解,自学自练,达到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效果,悟性高的朋友,可以通过长期锻炼此功来达到防身制敌。

少林气功内劲一指禅(完整讲解)- 推广

(网络整理,本网向已故一代宗师阙阿水老先生致敬!!!

本视频来源于网络 

我自幼习练少林气功内劲一指禅,对此功的功法与功理深有体会。现在在这里发表出来,目的是让更多的朋友来了解少林功夫,知道它的真正的面目。更希望能通过这里的了解,自学自练,达到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效果,悟性高的朋友,可以通过长期锻炼此功来达到防身制敌。
  以下是少林一指禅的简介、功法与功理。


阙阿水先师像:



一、概述
       中华气功门派众多,在练功的方法上也各有千秋。中华气功的功法不仅各派之间差异大,而且在同一个派系中也有所不同,甚至因人而异。这是丰富的中华气功源远流长的历史写照,也是地域环境、天人合一诸因素的共同集合。
“内劲一指禅”功法,是我国福建少林寺特有的练功术,是少林七十二艺绝技之一,少林寺的看家功夫。它历经数百年十几个朝代的提炼、充实,成为武术界推祟的上乘功法。它既不同于一般的少林动功,也不同于一般的禅林静功,而是一派包括动功、静功、“竞技”、“技击”等功法的独特门户。“内劲一指禅”功法繁多,训练方法也奇特。训练中虽不强调入静和意守,但对姿势的正确性,动作的先后次序要求特别严格。它能疏通经络、调整人体的气血,使之达到阴阳平衡,脏腑功能协调,从而起到祛病健身,益智延年,精、气、神、力合一的作用。坚持练此功法,功底随时间而深厚,不仅可以“外气内收”积蓄“内劲”,而且可以“内气外放”为患者导引治病。本功法的“外放气”,对骨伤科、神经科、内科等疑难杂症均有良好的疗效。
“内劲一指禅”的“内劲”,是指人体活动的能量,是蕴藏在人体内的潜能,是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禅”,是梵语,即安定、止息杂虑的意思。“一指”,通常是指在练功过程中,必须再加上一个特殊的、关键性的训练方法,即十个手指与十个足趾有系统、有规律地扳动和按动的锻炼。十指与十趾,分别为人体十二正经的起点或末端。手指的扳动和足趾的按动,不仅可以积蓄“内劲”、调节释放“内劲”,而且还简便易学,可以提高练功的效能,使之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少林气功内劲一指禅”的传人——阙阿水先师是江苏省苏州人。他家境贫寒,七岁就被送入寺门当苦行僧。他随福建少林寺武僧杜顺彪法师习武,学得“内劲一指禅”绝技真功。那时,佛门戒律森严,功法秘不外传,一切动作、功理,全靠师徒之间言传身教和心记,所以懂得此功法的人很少。解放后,他在党和政府的教育下,觉悟不断提高,于是开门纳徒授教,将长期埋没的国宝——“内劲一指禅”功法公诸于世,造福人民,从而受到党和人民的赞誉。
十年动乱后,阙阿水先师出任上海中医学院气功研究室顾问,与科技工作者合作,开创了用现代科技手段研究气功的新纪元。1980年中国科学院出版的大百科全书年鉴记载了他及其儿子阙巧根关于“内劲一指禅”气功“气”的实验成果,使气功载入了科技史册。
“内劲站桩功”功法,是“内劲一指禅”普及功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含了独具特色的“内劲一指禅”功法,结合中华武术内家拳的内功在实践中得到了提高而形成的动静相济,不要意守,无需入静,以气带力,气感快、足,没有偏差等特点,使初学者易于接受,从而受到了气功界的重视和广大群众的称赞。
内劲站桩功的特点
动静双修  动以炼气  静以养气  互相配合
动静相济  坚持锻炼  效果显著  内劲桩功
静中有动  动中有静  静为基础  动为功用
马步站桩  上虚下实  十趾抓地  如树生根
无需意守  气大力粗  以势运气  循环如常
以气推力  有松有紧  以气带力  收放自如
有收有放  功力倍增  双目贯注  气息如生
有形无形  力随气生  发挥运用  内走经络
外走皮层  气走骨髓  节节相通  骨坚筋健
扳动手指  充实调动  各经经气  五脏六腑
滋润旺盛  阴阳平衡  气血畅通  四通八达
扶正祛邪  百病少生  益寿延年  大功乃成
(普及功法)
二、热身法
“热身法”是本功法练功前的一套准备动作。汉代大医学家华佗认为:“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耳。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比如户枢终不朽也。”根据这一认识和本人二十多年的练功实践,从“心意六和”(“心意****”是心与意合、意与气合和气与力合的“内三合”,及手与足合、肘与膝合和肩与胯合的“外三合”的总称。)拳之精粹中总结出了摇、摩、转、压、提、拉、搓、曲、摩丹田等一套动作,并把这些动作联系起来,使之既可作为练本功法前的准备动作,又可成为一套独立的体育医疗方法,名为“热身法”或“丹田功”。
“热身法”动作简单,锻炼时节奏明快,姿势潇洒,舒展大方。在动作形状上模仿“心意****”十大形中的一些基本动作;在步法上有虚、蹬、前、后、鸡、熊步等基本步型。锻炼时要求动作协调、配合呼吸,做到既不松软飘浮,又不僵硬呆板,而是灵活自然、轻松自如;目视前方,炯炯有神,周身充满力量;下步有力,敦实像棵苍松,显示出很沉稳的气度。
“热身法”与一般体育运动又有所不同,它不是短期内身体的激烈运动,而是以特定的动作,循序渐进地调整人体的生理功能。晋代许逊在《灵剑子》一书中说:“气若功成,筋骨和柔,百关调畅。”练此法是以锻炼全身关节为主,并以此带动四肢乃至全身关节骨骼,进而牵动内脏各器官运动,逐渐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和全身肢体关节、韧带、骨骼的灵活性和协调性,从而使初练本功法者,在站桩时减少出现上身关节僵硬、肌肉不能放松的现象,同时也可使训练有素者在站桩时能更快地进入“气功态”,以取得“事半功倍”之效。
“热身法”之所以能成为一套“体育医疗”方法,在于它可以防治许多疾病。《灵枢·邪客篇》说:“肺心有邪,其气留滞两腋;肝胆有邪,其气留滞两肋。”热身法的前两节(摇膀子、摩肩),不仅可以活利关节,防治“漏肩风”,而且还有祛除心肺和肝胆邪气的功用。因此,练这两节动作后,往往感到心胸分外舒畅,并能消除疲劳,增强肩、臂、肘、腕、腰、胯、膝、踝的蓄势和发内劲功。第三节至第九节的转、压、提、拉、搓、曲、磨丹田等动作,名称通俗形象。如“鹰爪恨天无环”(即压丹田),意思是说天若有环则要将“天拉下来”。它的功用是增大肺活量,增强胸肌、三角肌和腹肌的力量,锻炼肩、肘、胸等各部关节,同时有补心、益脾、和胃,使之气血充盈流畅无阻、促进新陈代谢的作用。对治疗肩、胸、肘、肋各部损伤的后遗症,以及矫正鸡胸、背前躬、辅助治疗慢性气管炎等均有很好的效果。而搓、曲丹田,实际上是练腰和肾。祖国医学认为,肾为先天之本,腰为肾之府。因此,无论什么拳种和体育运动,包括生产劳动,一个人腰杆不硬就要逊色。实践证明,练这两节动作有利于通带脉,通腰背气血,强腰固肾,增强呼吸系统和肠道系统的功能,而且还有调节大脑皮层兴奋与抑制的作用。“热身法”的医疗价值,概括起来说是:“活利关节,按摩内脏,疏经活血,平秘阴阳。”患者可根据各节动作的不同保健作用,选做或重点做若干节;每节动作锻炼的次数,则应根据各自的体质情况而定,做到“量力而行,循序渐进,留有余劲”。

续少林气功内劲一指禅 - 热身法

1.摇膀子——摇丹田

预备姿势:直立。先将右脚向前跨出一步,成前弓步;右手在右膝外侧,掌心向前,手指并拢;左手掌心向上,放于左腰际;头颈正直,目视前方(图1)。

动作:右臂向前上方绕环至肩上时,掌心外翻向后,同时转腰,带动手臂继续向后下方绕环,经体侧复原(图2)。手臂成车轮状旋转一圈为一次,做20次。右侧做完了再做左侧,要求同上,全做完了恢复直立。

要求:动作时手臂要伸直,速度先慢后快;目视前方,上身保持正直,勿前俯后仰;腿保持弓步,重心要平稳,脚跟不抬起,自然呼吸。

功用:打开“气门”——极泉穴、章门穴、京门穴;沟通、接收宇宙相应“信息”;活利关节,疏通手三阴、手三阳经络,对防治肩周炎、骨质增生等肩部疾患有疗效。

2.摩肩——摩丹田

预备姿势:直立。两脚打开,与肩同宽,平行站立,重心在两腿之间。转腰屈膝下蹲。身体向左转体90°。右肩在前下沉,右臂自然下垂于两膝之间;五指松直,拇指朝内,掌心内转向右;左手置于左腰胯后外侧,掌心朝外;左肩高于右肩,头颈正直;目视前方(图3)。
动作:右肩带动肘和手直线向上拎起(似从井里打水上拎状),屈肘过头顶到最大限度,顺势向右转腰带动胯、膝、踝关节向右移动,右手臂经腋下沿右背部下行至右腰胯后外侧处,掌心向外,同时左肩下沉,向右转体至最大限度。左手臂沿左腿后侧下行,再前移到两膝之间,五指松直,拇指朝内,掌心内转向左,左臂自然下垂于两膝之间(图4);再似右臂那样上提,并顺势向左转腰带动胯、膝、踝关节向左转动。反复练习,左右各做20次后,恢复直立。

要求:动作时注意保持头、颈、脊柱中正,目视前方;肩、肘、腕、胯、膝、踝各关节同时转动,但脚不移动;自然呼吸;手上提、下行时动作要协调。

功用:活动六大关节,故又叫通“六关”(即肩、肘、腕、胯、膝、踝)。它不仅能促进气血流通,对关节痹痛、腰背酸痛有防治作用,还能内练五脏——又叫练“内五行”(即肝、心、脾、肺、肾)。即通过腰部及各大关节的转动,各内脏器官也得到有节奏的牵动和按摩,因此,对腹胀气滞、食欲不振、便秘、消化不良等胃肠道疾患尤为有效。

摩肩动作,是模仿“心意六和”拳的熊形,练习它可为以后练行功打好基础。

3.猫洗脸——转丹田

预备姿势:直立。左脚向前方跨出半步,成左前虚步;右腿屈膝下蹲,重心在右腿上;以腰为轴,转腰带动右肩向左转90°;右手掌心向内,手指朝上,距左“太阳”穴10厘米处成保护状;左手掌心向内并屈肘向后方拉足,护于左腰际;头颈正直,目视前方(图5)。

动作:以腰为轴,转腰带动右肩向右转动90°,右掌随势下行似“猫洗脸”状,经左胸腹划弧至右腰际,右肘向后方拉足成三角形,手心向内成护腰状;同时左肩亦随之向右,左手掌心向内、向上划弧至距右“太阳”穴10厘米处(图6)。两手像“猫洗脸”似地频频在左右面部及胸腹成圆形轮番转动10次;换成右前虚步再做10次后恢复直立。

要求:动作时注意保持上身正直,上虚下实。以腰带肩,肩随腰转,手随肩转,收腹提肛,目视前方,自然呼吸。

功用:本节动作对内脏的按摩作用同“摩肩”。转丹田仿生于猫洗脸,可活动带脉,同时对肩周炎、颈椎病、腰扭伤等疾患有防治作用。

虚步站桩的练习,有助于增加下肢的力量,为以后锻炼提高功法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动作柔中寓则,刚柔相济,用于技击则有防身进敌之功。

4.鹰爪恨天无环——压丹田

预备姿势:直立。

动作:右脚向前跨半步,屈膝,同时右手五指并拢,经右耳侧向上将臂举直,使右肋全部伸张开,似手风琴样地拉足;左手掌心向下,随势置于右肘下作保护势,同时用鼻吸气(本功法呼吸与动作相配合的基本原则是:“开吸合呼、升吸降呼。”)(图7);接着右手成鹰爪用力抓物势卷掌成拳,直线向下猛拉至拳与肩平,好似抓住“天的环”把天拉下来一样,肋骨此时就像手风琴似地合拢;同时两腿用力蹬直,挺胸,顶住上面向下的压力,使内脏受到上下两个力的挤压作用,左手护右肋,并用口迅速呼气有声(图8)。

要求:手臂上举要尽量伸直,下拉时要迅速有力,动作要清楚,一下一下地不能拖泥带水,动作过程中身体要保持正直,目视前方。右手右脚做完了再换左手左脚,重复交替进行,左右各做7次后恢复直立。

功用:锻炼“内五行”。通过上下肢肌群的相对力、腹肌的收缩以及深吸气后的突然快速呼气,使膈肌得到大幅度运动,从而扩大肺活量,增强胸肌、背阔肌、肱二头肌和腹肌的劲力,并对减肥(皮下脂肪)有成效,对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等呼吸道疾病也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注意:高血压和内脏下垂患者禁忌。

5.野马奔槽——提丹田

预备姿势:成立正势站立,左脚顺脚尖方向跨出一大步,成左弓步;两臂伸直在左腿上方,十指松直,手背相靠,上身倾向出腿方向;目视正前方(图9)。

动作:两臂随掌心向下、向侧后方拉至最大限度,同时用鼻吸气,重心随势后移,右腿屈膝,左腿伸直,上身略后仰(图10);两臂继续下行,两手由掌变拳,经腋下朝出腿方向猛力向上冲提,同时用口迅速顺势短促呼气有声。上身亦随势前移,右腿用力蹬直,但脚不离地。两拳眼向外翻转,左拳在前与眉齐,右拳在后,靠近左手腕处与鼻平。头颈直正,目视正前方(图11)。做完7次后换右脚在前,再做7次,而后恢复直立。

要求:在两臂向后拉至最大限度时,前腿要蹬直,与上身、头颈在一直线上;冲拳后,头颈、躯干与后腿成一直线。

功用:加速吐故纳新。对治疗肺气肿、胸膜粘连、肠粘连、胃下垂、肾下垂等疾患有疗效。

通过腿推腰、腰推肩、肩推肘、肘推手连贯动作的导引,以提升中气,同时也有效地锻炼了下肢、腰背和上肢的劲力。本动作有较大的技击实用价值。

注意:高血压患者禁忌。


6.扁担——拉丹田

预备姿势:直立。左脚向前跨出半步,两脚尖朝前,重心在两脚之间,两手臂自然下垂。

动作:向右转体90°,掌心向上,两臂冉冉向上成侧平举(扁担式),左臂在前,右臂在后,转颈目视右手“劳宫”穴(图12)。两手翻掌向下划弧,下落于大腿两侧,重心下降并随势屈膝,向左转体至最大限度,随即直立,两臂平举,掌心向上,右臂在前,左臂在后,并转颈目视左手“劳宫”穴。做完10次后,换右脚在前,再做10次,然后恢复直立。

要求:两脚站立要稳实,转动时脚不要移动;动作要缓慢,协调、柔和,上身转动要以腰为轴,头随上身转动;两臂前后平举一定要像“扁担”那样尽量做到与肩成“一”字水平。两臂不能横举像门闩,或高举过肩,或低垂倾斜;头颈一定要转动目视后掌“劳宫”穴,自然呼吸。

功用:颈椎、腰椎为人之枢纽,经常练习本节转腰回顾动作,可使督脉、任脉、带脉通畅,脊柱灵活,增强平衡性。对眩晕症、咽喉炎、颈椎病、腰椎病、骨质增生、强直性脊椎炎等均有一定的疗效。而展臂扩胸及两腿的屈伸,可增强上下肢肌肉的弹性,使血压降低,所以本节动作对防治高血压、肩周炎、胸膜粘连、肺气肿等疾患也有一定的作用。

7.搓草绳——搓丹田

预备姿势:成立正势站立。左脚顺脚尖方向跨出一大步,成左弓步;左手掌心向上,置于左膝上,右手合于左手上,手指松直,头颈、腰、背均自然放松(图13)。

动作:收腹提气,右手用内劲沿左臂内侧向上提经胸前至右肩上,同时用鼻吸气(图14);接着右手用内劲再沿原路下搓复原,同时用口呼气有声。上提下搓各一次为一遍,做完7遍后,换右脚在前,再做7遍,然后恢复直立。

要求:上提时上身随势向侧后转动、扩胸,手尽量上提至肩上,前腿随势伸直,后腿略屈;下搓后,上身和两腿随之恢复原势;上下搓动时两脚均不得移动;一提一搓走内劲,气贯五指;呼吸要“细、匀、深、长”。
功用:本节动作又称“吐纳功”,一提一搓走内劲,有疏通手三阴经和壮大脏腑之气的作用。通过细、匀、深、长的呼吸,吐尽浊气,纳入清气,故名为“调息功”。可增强肺部和机体的气体交换功能,提高血液的含氧量,保证了对大脑和各脏腑器官氧气的供应,进而可消除脑部的淤血现象,振奋神经系统机能。本动作的前俯后仰,不仅对腰、腹、肩、背是良好的锻炼,而且可以锻炼提高胸腺的免疫功能。神经衰弱、失眠、眩晕以及慢性支气管炎、经常伤风感冒的虚症患者,可多练本节动作;对于长期伏案工作的脑力劳动者,尤为适宜。

8.乌牛摆头——曲丹田

预备姿势:直立。左脚向左侧横跨一大步,重心在两腿之间,目视前方;右臂屈肘,前臂上举,掌心向后,手背靠腮,左手手心向下护档(图15)。

动作:屈右膝、左腿蹬直,重心右移,上身向右侧下方倾倒至最大限度,吐气(图16);随后立直身体,同时吸气,右手经胸前换成护裆掌;左手经胸前向面部划弧,掌心向后,手背贴近左腮;重心左移,上身向左侧下方倾至最大限度,屈左膝,右腿蹬直(同图16,惟方向相反)。如此左右交替各做7次后恢复直立。

要求:上身侧屈时、不要前俯后仰,头颈、躯干与腿成“拱形”曲线;目视前方;自然呼吸。

注意:高血压、心脏病患者禁做。

功用:本动作较大幅度的左右侧弯运动,不仅可以加强腰腹、背部、脊柱、肌肉韧带的锻炼,而且还可以调理任脉。“腰为肾之府”,“肾主腰腿”,故本动作有外健腰腿,内固肝肾之功。亦属武术防护技击法之一。

9.磨豆腐——磨丹田

预备姿势:成立正势站立。右脚向前跨出一步,成右前弓步;右手掌心朝下,五指松直,置于右胯前10厘米处;左手置于左胯旁,掌心向下;头颈正直,目视右手“外劳宫”(图17)。

动作:右手向左→向前→向右→向后成推磨状水平划圆至右胯前(图18、图19);腰随势转动,先向外转再向内转各划圆5次。换手、换脚后同上再各做5次。然后恢复直立。

要求:全身放松,动作要缓慢、柔和,上下协调,呼吸自然;划圆时手平带脉,做到“圆、大、松、平”;目视“外劳宫”。
功用:本节动作有启动带脉、平肝顺气和平衡阴阳及沟通、接收大地相应“信息”之功效。它也是为实现“外气内收”、“内气外放”打基础的必不可少的锻炼项目之一。可单独在花木丛中或空气清新之地反复做,持之以恒者,必将受益无穷。

  “热身法”整套动作锻炼至此,周身会微微出汗,掌心会有不同程度的胀、麻、冷、热之感,神清目明,筋骨柔软,关节灵活,实为全身气机通畅之征,从而为练功者在马步站桩时尽快地进入“气功态”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三、马步站桩功


马步站桩功,是本功法的基础——筑基功。

祖国医学的经络学说理论认为,经络是人体内气血运行的通路。经有路径的意思,是纵行的干线;络有网络的意思,是经的分支。它们遍布全身,内连五脏六腑,外达四肢百骸,沟通内外,联系表里,构成了一个完整、独特的功能体系,使肌体内外上下统一协调,以维持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灵枢·经脉篇》说:“经脉者,所以决生死,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因此有“通则不痛,不通则痛”之说。马步站桩功的机理,类似于“体外反搏”的原理,它通过调整和保持特定的“上虚下实”姿势,以增加心脏气血的回流量和上身各部的气血通量,有利于建立“侧支循环”和改善微循环,使周身的经路畅通,气血调和,阴阳平衡,从而达到防治“人老先从腿上老”,祛除疾病,健身益寿的目的。

预备姿势:放松直立,两脚分开,与肩同宽,脚尖内扣10°左右;两臂自然下垂,掌心向内;身体中正,目视前方(图20)。
起势:掌心相对,两臂向前缓缓抬至与肩平(图21);翻掌向上,屈肘收手,经腰间带脉处向后、向外、再向前划弧(图22);翻掌向下,两臂略收回,置于体前,同时屈膝下蹲成马步站桩式(图23)。

站桩要领:

1.两脚与肩同宽;


2.两脚尖内扣10°左右;

3.十趾抓地,但不要过分用力;

4.屈膝下蹲,但膝不超过脚尖;

5.收腹、提肛;

6.圆档、松腰、松胯;

7.含胸拔背;

8.虚领顶劲;

9.舌舐上腭;


10.目视前方;

11.鼻尖与肚脐的连线垂直于地面;

12.百会与会阴的连线垂直于地面;

13.虚腋;

14.沉肩坠肘;

15.前臂与地面平行;

16.两前臂互相平行;

17.中指根部与前臂成一直线;

18.手掌成瓦状;

19.手指成阶梯形,拇指与食指成鸭嘴形;

20.上虚下实,面带微笑,自然呼吸;

21.马步站桩时要做到“三个不要”和“一个强调”:不要入静;不要意守;不要将别的功法的概念加入本功法。强调动作姿势的准确;

22.要做到三个稳:起势稳;站桩稳;收功稳。

要求:每次站桩的时间不宜少于30分钟(初学者时间可以由短到长,循序渐进);架势可随着体力的增强而由高到低(在一定的范围内,架势越低,“体外反搏”的作用越强,“爆发力”越大)。

 

四、扳指(趾)法

扳指(趾)法,既是本功法的一大特色,也是本功法的关键所在。

练功中,当我们在马步站桩20分钟左右后,按照“2、4、1、5、3”的顺序,有规律地扳动手指(同时也尽可能地随之按压相应的足趾)时,体内会有温煦之感,手上的“气感”亦随之增强;有的人还会出现随着指、趾的扳动,身体也不自主地前俯后仰的微动,甚至剧烈地震动,并感到有一股热流在体内循环,周流不息。坚持练功3~6个月者,不仅能很快地祛除疾病,体力大增,而且会变得思维敏捷,精力充沛,全身好像有使不完的劲,其功力可达到一般“内气外放”气功师的水平。

“扳指(趾)法”为什么会有这样大的作用?

(一)在人类的发展中,人们靠手脑并用改造了客观世界,也改造了自身。在实践中,手与脑的进化互相促进,形成了密切的联系。现代的解剖学、生理学也告诉我们,人体各部在大脑皮质都有相应的机能定位,在手上亦有其代表区。“十指连心”,“心灵手巧”(这里所说的“心”,并非指解剖学的“心”,而是中医概念的“心”,它包含了大脑的功能)这两句俗话,就生动形象地揭示了手与大脑的密切关系。祖国医学的经络学说也指出,人的十指与十趾,皆为人体十二正经交接之处所,并与奇经八脉相关联。就手而言,拇指为手太阴肺经之末端,食指为手阳明大肠经之起点,中指为手厥阴心包经之末端,无名指为手少阳三焦经之起点,小指则既为手少阴心经之末端,又为手太阳小肠经之起点。而手三阴、手三阳经脉,与足三阴、足三阳经脉之间,又存在着“同气相通”的关系。加之我们训练中,在扳动手指时也尽可能地同时按压相应的足趾,因此,当我们根据祖国医学的经络理论和“阴阳”、“五行”学说,在气功状态下有目的、有规律地扳压指、趾所产生的“脉冲”信息,不仅会比其他任何形式的手指运动能更多地给大脑细胞增加活力,而且还可同时作用于十二正经和奇经八脉以及相关的脏腑。“手针”的发现和应用,以及有的人会看“手相”,能用手诊病等,就是基于这一基本原理。

(二)手指和足趾的下按与上抬,可改变相关经络之气常规下流注的规律。因此,我们有规律地扳压指、趾,就可直接调节人体各经络之气的流量及其速率,从而促进气血的运行,疏通经络,激发、蓄练“内劲”(人体内在的潜能),起到加快练功进程的作用,以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三)经络与脏腑是密切联系的,同时由于“血为气之母,气为血之帅”的关系,故气血运行之流量和传注,随着有规律地扳压指、趾而发生异变。因此,我们通过有目的地扳压指、趾,就可使脏腑气血充足,使病变之组织因得到濡养而得以修复,阴阳平衡。无病者,则可增强肌体的免疫力。这同针灸、推拿等通过刺激四肢末梢而作用于经络、脏腑的机理是一样的。

(四)“劳官”穴和“涌泉”穴(另还有百会穴)是人体与天地阴阳之气交换的三个主要“通道”或“窗口”中的两个;十二经筋和十二皮部、十二正经又互相牵连,因此,我们无论扳压哪个指、趾,都可直接影响“劳宫”穴和“涌泉”穴之启闭;而“劳宫”穴和“涌泉”穴之开合,则可进一步强化其在采收和发放“气”的过程中的作用。

(五)天地是一大磁场,人体是一小磁场,手足又是人体中的小磁场。人体的磁场通常有序性较差,磁场强度较弱,其手上的磁场,一般仅有0.38高斯左右。而通过我们的特殊训练——有规律地扳压指、趾,因直接反复地切割其磁力线,就可使之逐步成为有序化,使磁场增强。据沈阳军区大连疗养院专家组李梦华测试报告(《中华气功》1987第一期有报道),在学练本功法并受试的69人中,有14人从未练过气功,手上的磁场平均为0.38高斯,而练本功法12天后,手上的磁场平均提高到1.13高斯。可见,凡坚持练本功法半年者,其手上的磁场均可达到一般“内气外放”气功师的水平。

少林气功内劲一指禅是“内气外放”型的功法,它有一整套的“练气”、“养气”、“采气”、“催气”、“聚气”、“放气”的方法,而“扳指法”,则是实现这一目地的手段。我们通过“扳指”,可激发经气的运行,祛病健身;通过“扳指”,可蓄练“内劲”,提高功力;通过“扳指”,则又可调节、控制“内气外放”的流量。它的道理,好比手电筒聚光,又像锁与钥匙的关系一样。通过“扳指法”这一特殊训练的人,在实施“内气外放”为他人导引治病时,无需作任何准备,随时可以“发功”,也可随意控制“气”流量的大小,甚至可以根据患者的病情病因,随意调动相应的经络脏腑之“气”,达到“意到气到,气到劲到,一到无所不到”的高级阶段——融合天地之精气与人体精、气、神、劲互通的奇妙境界。不仅如此,实践证明,通过扳指,还可开聪益智,延缓大脑细胞的衰老。

起势:继马步站桩10~20分钟后开始扳指

扳指顺序:1.食指;2.无名指;3.拇指;4.小指;5.中指。

扳指要领:两手放平,掌心朝下,手指放松伸直(此时脚趾亦同时放松),屈食指指掌关节(指间关节伸直),慢慢地压下食指;停1~1.5分钟后,食指慢慢抬至略高于原位后复原。停1~2秒钟后,再用此方法依次扳动其他各指(图24~图28)。五指均扳过一次为一遍,如有时间可连续扳3遍或5遍,再继续马步站桩5分钟左右即可做收势收功,或做后面的动功。

要求:

1.扳指时各指的先后顺序不可颠倒;

2.不可漏扳或多扳;

3.手指压下和抬起的速度要缓慢,以免发生意外;

4.扳指时要尽可能地同时按压相应的脚趾;


5.如发现有头晕现象,不必害怕,做收势休息片刻。喝点热茶即可消失。

 

五、动功

动功又称“内劲站桩功”,它是在马步站桩基础上及马步站桩后进行锻炼的桩势。它仍强调动作姿势的准确,并讲究以势运气,以气助力,以力带气,从而达到“气血并练”、“劲气并练”、“表里并练”,使气、力倍增,促进全身经络通畅,气血调和。它主练能量的贮存和释放,增强双手“外气内收”、“内气外放”的功能。

1.双臂揽月

预备姿势:继马步站桩姿势。

动作:双手向胸前慢慢揽拢,中指相对,两臂交错,右臂在上,左臂在下,互相干行,相距约1O厘米;掌心朝下,手指成阶梯形;右手“劳宫”穴对准左臂的“曲池”穴,左手的“外劳宫”对准右臂的“少海”穴(图29)。揽月5分钟后手指松直,随即两臂向两侧同时缓缓拉开,如同大鹏展翅——谓之“拉气”(图30);略停1~3秒钟,然后再沿原路复原——谓之“进气”。反复做7次。

要求:不要耸肩缩颈,拇指不得指向胸部。揽月时自然呼吸,拉动时开吸合呼;拉开后,两臂不伸直,两手的“合谷”穴相对。

功用:通过“劳宫”穴作用于“曲池”和“少海”两穴,使两臂的经气互相渗透,气血贯通,并调节其平衡。而通过两手臂的“拉气”、“进气”,则可疏通手三阴、手三阳经脉。


2.抱球

预备姿势:继“双臂揽月”后。
动作:右手在上平“膻中”穴,手心朝下;左手在下平“神阙”穴,翻掌朝上;两手“劳宫”穴相对成抱球状(图31),距身体约10厘米。抱球5分钟后,两手同时缓缓地上下拉开,右手拉至平“百会”穴,左手拉至平“会阴”穴(图32)——谓之“拉气”;到位后停1~3秒,再缓缓地合拢——谓之“压气”。停1~3秒钟后再拉……如此反复拉压7遍。

要求:手势同马步站桩时要求,抱球时右手拇指不得指向胸部,自然呼吸;拉动时开吸合呼。

功用:两手“劳宫”穴相对在体前成“抱球状”,通过内外感应以强化中焦之气;当两手在胸腹前上下拉动时,则导引三焦之气贯穿带脉并作用在任脉的承浆、天突、膻中、中脘、神阙、关元等穴,调理并强化任脉、冲脉(因其夹行于中脉两侧)和带脉之经气。久练之可促进“心肾相交”、“水火相济”,并可防治月经不调等妇科病及内分泌失调、泌尿、生殖系统疾病。

3.十字手

预备姿势:继“抱球”后,直立,两手在胸前10厘米处交叉成“十字手”,上缺口平“天突”穴(图33)。
动作:十趾抓地,收腹提气,腿部发力,推动腰、背、肩、臂、十指朝上成立掌,两臂同时用内劲向前推出,将劲气推运至掌根,推到尽头后放松(图34),将手收回胸前。十字手推出时吐气,收回时吸气,一推一收为一遍,做7遍。

要求:力发于根,自下而上节节贯通。前推时填背,收回时坐背。前推时不要耸肩缩颈,头颈切忌用力,以免血压升高。

功用:两臂用内劲尽量前推时,背部肌肉、韧带亦受到牵拉,脊髓也随之上升,劲气亦由下而上贯通督脉;放松收回时,劲气仍循督脉而回。这样,一紧一松,久练之则劲气相随,气大力粗,督脉自然通畅。

4.丹凤朝阳

预备姿势:继“十字手”后,双手成仰掌护腰待发势(图35)。

动作:右手拇指分开,另四指并拢,劲自下而上发于脚跟而贯通至掌指,用内劲向前平推,推到尽头后放松,翻掌向下(图36);向左手方向划弧,在左手上约10厘米处两手“劳宫”穴相对(图37),停2~3秒钟,然后沿原路返回,至手臂伸直时再翻掌向上,收回腰际仍成待发势。右手动作同上,一左一右各做一次为一遍,共做7遍。

要求:前推时,头颈正直,忌用力,目视前方。动作要节奏分明,不要“拖泥带水”,自然呼吸。
功用:手前推时,劲气由脏腑而出“内气外放”,经手三阴经、手三阳经而达掌指;收手时则“外气内收”,气循原路而回。练此功气的脉冲量很大,久练之则气大力粗。

5.仙人指路

预备姿势:与“丹凤朝阳”预备姿势同(图35)。

动作:两手拇指分开,另四指并拢;掌、肘、肩运动,均匀地用内劲向前平推,推到尽头后放松,翻掌向下(图38),蓄劲而收回腰际(图39),再恢复原待发势。做7遍。

要求:推手时劲气的走向是以脚为根,腿推腰,腰推肩,肩推臂,臂推手。推手时呼气,收手时吸气。头颈忌用力,目视前方。

功用:本桩势将全身的劲气运至双手,经手三阴经、手三阳经而发、由“章门”穴而回。外练之不仅可以增强肩、臂、掌、指的劲力,更重要的是加强双手“内气外放”的功能,达到能双手“发气”的目的。

 

6.力劈华山

预备姿势:左脚向左横跨一大步,重心在两脚之间;两腕交叉于胸前约10厘米处,指尖朝上(图40)。
动作:手指朝上,用内劲向上举起直插云霄,双臂伸直(图41),同时吸气;用力徐徐朝前下方成弧形劈下(图42)。同时呼气;放松,略停1~3秒,双手从裆下直线缓缓向上提至胸前,同时吸气;直腰,两手松直,指尖朝上,恢复预备姿势,同时呼气。做7遍。

要求:下劈时腿要挺直;劈下后不低头,目视前方。
功用:本动作劲发于腰部,力运四肢末梢,气走手、足三阴三阳经。久练之则气走全身、百脉通畅。

注意:高血压、心脏病患者忌用力过猛。

7.海底捞月、怀中抱月

预备姿势:同“力劈华山”的预备姿势(图40)。

动作:两手掌心朝前,成拉幕状缓缓向左右水平分开,坐腕,用力向两侧平推成“大字桩”(图43),贯气于掌根,同时吸气;松腕,手放平,弯腰,手缓缓下落捞月(海底捞月),屈腕,指尖相对(图44),同时呼气;向上捞起,上身随势而起,直腰屈肘,两臂运动,掌指着力,似抱重物状缓缓端起至胸前(怀中抱月),同时吸气(图45);两手交叉于胸前,同时呼气,恢复预备姿势。反复做7遍。

要求:弯腰捞月时两腿要挺直,不低头,目视前方;上身随势而起时,要垂肩坠肘,颈部不僵直。

功用:海底捞月,气贯掌指,蓄劲待发;向上捞起,则锻炼腰背,通手六经脉,并可提升“中气”。故对内脏下垂疾患有一定疗效。

8.霸王举鼎

预备姿势:继“海底捞月”中的“怀中抱月”势(图45)。

动作:接上式,两手缓缓用力上托至锁骨处放松,前臂内旋,翻掌向上,中指相对,用内劲徐徐上举,腰、腿、臂均用力挺紧勿松,成“举鼎”状(图46),同时吸气;随即两臂放松,向外划弧至与肩平时坐腕,运劲外撑成“大字桩”(图43),停1~3秒钟,再放松,徐徐下落,恢复原势,同时呼气。做7遍。

要求:上举时臂要挺紧,并保持指端相对;成大字桩时,要收腹挺胸,两腿夹紧,劲往下沉至足心。上肢用多大力,下肢亦用多大劲。

注:第七、八两节通常在一起练习。

功用:双手托起上举,则导引气在胸腹中运行,以升举阳气,充养髓海,调理三焦。

 

六、调气功

1.拉气


预备姿势:两脚与肩同宽,全身放松,两手在腹前约10厘米处“劳宫”穴相对成“抱球”状;左手在下,平“神阙”穴,掌心朝上;右手在上,掌心朝下,与左手相距约10厘米(图47)。
动作:滚气:左手在里,向内、向上滚动,右手在外,沿左手背向下滚动(图48),滚至右手心向上并与“神阙”穴平,左手心向下,在右手上约10厘米,两“劳宫穴”相对;拉气:左手向左上方,右手向右下方同时缓缓拉开,停1~3秒(图49);压气:两手按原路线缓缓合拢,恢复抱球状。然后再“滚气”、“拉气”、“压气”,要领同上。左右各做一次为一遍,做3~5遍。

要求:两手成斜对角拉开后要注意保持掌心相对;拉开时吸气,合拢时呼气。

功用:久练之则手掌“气感”日益增强,蓄积内气,导气至掌指,即能“内气外放”,为他人导引治病。

2.转气

预备姿势:同“拉气”预备姿势(图47)。

动作:右手心向外、向上,左手心向里、向下一齐翻转,右手向上推成“托天势”,左手向下成“按地势”,两手再用力一下推按到尽头,同时吸气——谓之“顶天立地”或“金刚托天”(图50);向左体侧弯腰,打开气门——谓之“转气”(图51);放松,直腰,右手从右侧向下转,左手在左侧向上转——谓之“八卦圈”,同时呼气;两臂转至与肩平时掌指上翘90°,用力向左右平推,气贯“大陵”穴,同时吸气——谓之“大字桩”(图52);放松,同时呼气,“八卦圈”——右手向下转,左手向上转,成左手托天,右手按地势;向右体侧弯腰——“转气”;再放松,直腰,“八卦圈”——左手向下转,右手向上转,至两臂与肩平,坐腕,掌指上翘90°,左右用力平推成“大字桩”……做3~5遍。

功用:调整阴阳,练气、练力。久练之自能运气外放,造福人民。

 

七、收势

1.导气

动作:接“转气”结束时的“大字桩”势(图52)。前臂外旋,掌心向上,屈肘,手向头前上方划弧,左脚向右脚靠拢,同时吸气;掌心向下,经头前慢慢下落,同时呼气,导气至“涌泉”穴(图53、图54),提手、落手反复做3遍后恢复直立。

要求:1.收势是防偏、纠偏的基本方法,因此,每次练功完毕,都必须认真做好收功导气动作。如选练本功法中的某桩势,在结束时先将左脚收回,手心向上,从两侧提起至与肩平,然后再按上述动作做即可。2.两手内收时,手心不可对着耳朵。

2.雷声——压气

动作:做完收势导气后,左脚向左前方跨出一步,伸出左手,手心朝上,在挥右臂用手猛击左手的同时,舌舐上腭,收腹提气,发出一声短促有力的“咦”字声(图55、图56)。随即全身用劲,两脚用力抓地,后腿猛蹬起,瞪眼,直颈,大有怒发冲冠、排山倒海之势,其情形好似战士在演练刺杀中的“跃进刺”一样,表现出一股神威。
功用:虎有抖毛之威,每次练功完毕,大喊一声“咦”!不仅有先声夺人之感,表示练功完毕还有余力——振奋精神。更重要的是使你的五脏六腑震撼一下,从而避免有气阻、气塞现象留在体内,以防止出偏差。同时,这也是“内练一口气”。

八、坐功

1.平坐式

平坐于凳上,两脚交叉;起势及其他有关要求同马步站桩一样(图57),在练功中也可做扳指法。

收势:站起,同七、收势。

要求:凳子不宜过高或过低,两脚不能悬空;背部不靠椅背;不要意守,无需入静;自然呼吸。

功用:其作用同马步站桩,惟得气较慢。适合于体弱而无力练站桩者,也适合于坐着看电视等情况下练功。

2.单手合十式

动作及要求:平坐或盘坐于凳上,两脚交叉;右臂屈肘内收,掌心朝左,拇指对准鼻尖,相距约10厘米,其余四指松直朝上;同时左臂屈肘,前臂与地面平行,五指放松,掌心朝上,其劳宫穴对准右肘尖,成单手合十式(图58)。两眼睁开,目视前方,虚领顶颈,舌舐上腭,含胸拔背,自然呼吸。时间不少于30分钟,两手可交换。

收势:站起,同第七章收势。

功用:本功主要用于养气、练气。几分钟后,下面一手的掌心可有明显的“气感”,或觉得有股气从肘尖向下面手的劳宫穴压进,手掌可有冷、热、麻、胀之感,甚至有撕裂感。上面手的指尖亦有胀、麻之感。久练可疏通经脉,打开“劳宫”穴,不仅可以养气健身,而且可为“内气外放”打下基础。

3.双手合十式

动作和要求:平坐或盘坐于凳上,两腿交叉。上身自然松直端正,虚领顶颈,舌舐上腭,两眼睁开,目视前方。两手臂(手心向上)从两侧缓缓地抬起,略过头顶,随后从头面前慢慢地下落至中指约与鼻尖同高处,双手轻轻地合拢于面前,成“双手合十”式(图59)。练功时间不少于30分钟。

收势:两腿分开站起,两脚并拢,两手顺势而下,导气至“涌泉”穴,接着再按第七章收势做。

功用:本功是练养结合、以养为主的功法。两手相合,则使用两臂之经络、穴位完全相对,从而不仅有利于疏通经络,充养内气,而且还有助于调和气血,平衡阴阳。

4.盘坐式

动作及要求:两腿交叉,自然盘坐(单盘或双盘皆可)于普通床或炕上(床面铺坐垫,或自做一矮木方凳),臀部可稍垫高一些,上身自然松直端正,虚领顶劲,舌抵上腭,双目睁开,松肩含胸,肘可置于腿上,两手掌心朝上,重叠于腹前,拇指相对或相接,另四指并拢,自然呼吸,深、细、匀、长。时间要30分钟以上(图60)。

功用:本功主要用于养气。室外气候不适时或年老体质虚弱者,均可锻炼此功。

九、卧功

预备姿势:仰卧,两腿伸直,双臂置于体侧。

动作及要求:宽衣解带,全身放松。舌抵上腭,双目睁开。两脚交叉。两前臂屈曲,大小臂间夹角大于90°。手势同马步站桩时一样(图61)。自然呼吸,深、细、匀、长。练功时间应不少于30分钟。

收势:两脚分开,双手由两侧向头顶划弧,再沿任脉向下,将气导至“涌泉”穴,反复做3次。不需马上入睡时,可站起来收功,方法同七、收势。
功用:卧功主要用于养气。室外气候不适时或体质虚弱无力练站桩功者均可进行卧功锻炼。年老体衰、气血两亏者尤为适宜。有失眠现象者,亦可借助卧功诱导入睡,当练至睡意袭来时,可任之睡去。

(完)

[转贴] 回忆我们的恩师--少林内劲一指禅一代宗师阙阿水
阙巧根、姚金圣


       少林内劲一指禅,是集强身、治病、武术于一体的功法,它有桩架、指法和其它一些单练功法,习成后既能自我导引和导引他人,又能发功、点穴、打力、定身,一直是寺内单传的精湛功法。如今,少林内劲一指禅推广全国,一百五十多万人习之不辍,这与少林密传功法一代宗师阙阿水的功德是分不开的。
  恩师1919年9月12日出生于江苏省吴县一个贫苦农民家中,家境贫寒,难与学堂结缘。在九岁那年,邻居张师傅家里来了一位云游高僧,名叫杜神标。他见恩师性格倔强、健壮敦实,十分喜爱,便剃度他为沙弥。从此,恩师追随高僧习武练功十六载,学成绝妙的少林内劲一指禅。在恩师二十五岁时,杜神标告老还乡。临别之际,叮嘱恩师多行善、少结怨,少显露功法,不可轻易传人。1965年以前,恩师严守师训,不但未将功法传过人,也从未显示过功法,就连亲属也只知他常常半夜起床,在家中的一张红木靠背椅上,双盘着腿默默地打坐。
  恩师的功法被人所知并传播出去,使恩师为救人之难而引发的。1965年,恩师家的楼下有一位老太太不慎摔下楼梯,造成脚背踝骨骨折。老太太年迈体弱,无法接受外力牵引治疗,全家人焦躁不安,心急如焚。恩师听说后,大发慈悲心,主动为老太太治疗。他一不用药,二不使用器械,只用两个手指在老太太的病足上方十五厘米处发气。几次治疗之后,老太太就痊愈了。
      气功治疗骨折的成功,使恩师的名声传扬开去。从此,求医者纷至沓来,恩师开始了十几年的治病生涯。他每天要接待治疗少则十几人,多则几十人的病人。为了解除病人痛苦,他食不守时,睡不按点。家中吃饭,很少能团圆而坐。有的病人不能行走,他就谢绝病人家属提出用卧车接送到家治疗的安排,以步当车,上门为人治病。家师家境比较清贫,但他从不向病人收取费用和礼品。他常说:“布衣粗食足矣!”
      在行医过程中,恩师治愈了不少疑难病症,引起了轰动。1972年,空军部队的一名试飞员被迫跳伞时背部被压伤,造成下肢完全瘫痪,医院确诊为中枢神经横断。经过多家医院和外国专家医治,均无疗效。恩师被请去施功治疗,第一次发气,试飞员瘫痪的下肢就有热流感,大小便也有感觉了,连续治疗九次以后,病人就可以站立了。这一奇迹马上轰动了整个医院。
      1974年,恩师率领我们六七位弟子进行了全国最早的气功表演,观看的人中,有报社的编辑、记者,有中医学院和其它单位的代表。我们首先表演导引,为了防止发功导引者与被导引者之间的暗示,被导引者的双眼蒙上一块黑布,使其看不到任何东西。当被导引者被带到场中之后,别人又将被导引者快速原地转了几圈,使其迷失方向,不辨东西。此时,恩师站在被导引者几公尺远的地方,施功导引。恩师宁神站立,身体微微一动,被导引者浑身一震,就随着恩师的指挥不由自主地做出了许多动作。场外有人示意让被导引者去拿桌子上的一只茶杯,恩师突然将右手动了几下,被导引者很快就接近了桌子。当被导引者伸出右手就要下落抓杯子时,手臂似被托住,就是不能落下。原来,被导引者的右手对准的不是被指定的杯子。几秒钟之后,被导引者的身体突然一偏,右手猛然下落,准确地抓住了那只指定的茶杯。人们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情不自禁地发出了喝彩声。有人怀疑这是巧合,又示意让被导引者去拿放在墙角的电话听筒。在恩师的导引下,被导引者也准确地拿到了,这更引起了人们的赞叹。随后,我们又表演了上乘的内气感应散打——自发拳对练及遥感诊病,也都非常成功。恩师告诉一位练了十几年太极拳的人身上有何疾病,他不信,到医院全面检查后,证明恩师的遥感诊断准确,这人才专程来感谢恩师为他查出隐疾。
      对于祖国的传统气功,人们往往将信将疑,信服的的是确有实际功效,疑惑的是难以用现代科学手段加以证明。对于少林内劲一指禅功法,过去人们也是信疑参半。人体是否有某些特殊技能长期以来未被重视和研究呢?恩师除了到一些单位进行气功表演,让人们有感性认识以外,还与上海的复旦大学、第一人民医院、中医学院、中医研究所、交通大学、上跃仪器厂等单位合作,进行气功科学实验,取得了可靠的数据。1980年《中国百科全书》第407页还介绍了恩师及他所做的气功实验。
      恩师的功夫,使其爱子阙巧根非常神往,下决心要把父亲的少林内劲一指禅继承下来。恩师见他人小志大,就开始传授一些基本功法。为了找人陪巧根同练,1969年恩师又正式收姚金圣为徒。恩师亲自指点,我们互相帮助,得到了恩师的细心真传。
      为了提我们的练功兴趣,恩师向我们俩显露过少林内劲一指禅功法的绝技:一是翻书,二是引火。翻书时,手不碰书本,手掌停在离书本二十厘米左右的上方,随着手掌一按一抬,书便被一页一页地掀动。表演引火时,在室内点燃一支蜡烛,恩师的手指在离烛火四十多厘米处左右摇摆,那烛火就随之而动。恩师对我们既是慈父,更是严师。我们练功累了,想休息一下,恩师就用气把我们压下,不许站立,直到达到要求才行。恩师常说:“练功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动作必须绝对准确,不能有丝毫马虎。”在恩师的严格教授之下,我们学到了扎实的基本功,为学习其它功法打下了基础。恩师还手把手地教我们治不同病症的不同手法,以提高我们的治疗效果。回想起来,恩师的恩德就是用四海之水研墨,也写不尽啊!
      为了弘扬少林内劲一指禅这门功法,造福于社会和人类,他破除了此门功法单传的规矩,除了教我二人外,从1971年到1978年间,恩师又先后收了姜庙桃、黄仁忠、戌品楼、胡吉甫、王德孝、王忠良、王瑞亭、刘茂林、史兆明、李培海、陈毛弟、朱杰、王虎南、林厚省、汤宝余、杨春发、黄辉宾、魏平安、蔡秋白、徐鹤年、周伟成、陈守勤、张金发、张金华、邱春根、李关英等为徒,巧根的哥哥巧生和姐姐宝珍也受到熏陶,参加练功。
      由于少林内劲一指禅功法兼有强身、治病两大功能,且有简便易学,练功不用意念控制,不易出偏差,不受场地限制,功效高等特点,所以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欢迎。但恩师由于为数以千计的人治病,为一批又一批学员传功,因而劳累过度,于1982年6月11日离开了我们。
      值得欣慰的是,恩师传下来的功法却在祖国大地上生根、发芽、结果。我们无限怀念师父,他一生坎坷,却无私无畏地为社会、为人民献出自己的一切。我们将继承师父的遗志,在中华大地上更加广泛地传播少林内劲一指禅功法,为人类造福,为祖国建设服务!

 

13934527765
你是第位访问者